欢迎来访蚂蚁工场集团官网

AI+柔性制造: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创新活动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蚂蚁工场将继续发挥在工业大模型、柔性制造产线、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聚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数字化工艺革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及高端制造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高端观点引领方向 新品发布赋能产业 战略合作共筑生态

9feef776f66eab64f1b04589ab8d6cfc

2025年8月9日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同期重要活动,“AI+柔性制造: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创新活动” 在北京亦庄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蚂蚁工场集团主办、北京蚂蚁工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获得教育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

990ad743b5aceaa1be8465f50b8cb82c

本次大会规格空前,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各界的高层代表。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磊、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特别代表房风文、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校长王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少萍、蓝思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运华、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行长赵政党、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副董事长罗育银、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锋、SMC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彤、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向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屈保中、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漆军等。同时,与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多所兄弟院校、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与嘉宾近300人,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之道。

领导致辞

22eb9a321cd0578ad77f1d5840654234
北京市经信局局长 姜广智

北京市经信局局长 姜广智 指出:北京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从图纸识别、工艺生成、仿真验证到加工落地的全流程智能化协同体系。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以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大力支持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柔性生产等配套环节在京津冀地区统筹布局,持续优化应用牵引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环节齐全、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全球引领的智能制造高地。

4b843468d67d5ab71c6ca2300ef4a459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房风文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房风文 表示,AI+柔性制造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必须锚定产业新场景、深化产教融合,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嘉宾专题报告亮点

f1b83f03da2ff527bc3bdd03ebf6c9c1
蓝思智能机器人 CTO 马世奎

分析人形机器人量产面临的性能、成本、可靠性挑战,提出以材料、工艺、ODM/OEM产线整合为核心的一站式智造方案,通过标准化与规模化制造降低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

1b4fda476e0d8e2e44d3d83aa7ace582
珞石机器人 副总裁 王皓

提出“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不完全画等号”,应聚焦智能化决策与运动控制结合,展示免示教焊接、视觉轨迹打磨等在汽车、电子等行业的落地案例。

e874ea0e57677cdae7585f0ea74c11f6
深圳因时机器人 总经理 李茂松

重点介绍了因时高精度灵巧手与微型伺服电缸,具备人手级触觉与负载能力,已在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械、危险环境作业等场景规模化应用,并拓展至假肢、外骨骼等人机交互领域。

e384f3df54fa2ecbf9901e636ca8941a
北京蚂蚁工场 副总经理 栗翔

指出,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面临高精度、高强度、轻量化、结构集成度高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一特点,北京蚂蚁工场构建了面向多品种、小批量、高精度生产需求的柔性制造体系:

  • 柔性集群布局:配置10-12台五轴加工中心,结合六轴机器人与第七轴轨道,实现自动上下料、缓存管理和动态调度;
  • 夹治具通用化:模块化夹治具设计可适配不同结构件,减少更换时间和库存压力;
  • 数字孪生驱动:产线与虚拟系统实时同步,实现工艺验证、状态监控和预测性维护;
  • 全天候运行:白班集中备料,夜间实现无人化连续加工,大幅提升稼动率。

该系统已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建成人形机器人零件柔性共享制造示范线,实现从真实生产到人才培养的全链路贯通,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柔性制造样板。

ca1379ec2885171c7cf896c101fa57f7

正式推出“零件制造大模型与机加工艺生成系统(Enterprise V1.0)”。该系统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非标零部件生产场景,打通从2D/3D图纸识别、自动工艺规划,到多机型编程输出的全链路自动化流程。依托自主训练的工业大模型与知识库,系统可在15分钟以内完成原本需要1天以上的工艺编制与报价工作,推动人形机器人非标零件制造进入“秒报·分接·小时造”时代。

fb9e81409225e0a60df412f811e84f56
蚂蚁工场集团 产品总监 王东泽

王东泽指出,虽然当前版本聚焦于2D/2.5D铣削工艺,但系统已具备跨设备兼容(支持多品牌、多型号数控机床)、工艺智能优化(自动匹配刀具路径与加工顺序)和加工仿真验证(防碰撞、防干涉预判)等核心能力,为未来扩展到三维复杂曲面加工、车铣复合等更多制造场景奠定了技术基础。系统不仅显著降低了工艺人员门槛,还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复杂零件生产提供了可规模化落地的解决方案。

专家领导报告

fd05f3eaf43c5c75dfbd44397184c342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主任 陈晓明

指出,具身机器人不仅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更是推动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能力升级的重要切入口。他强调,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制造、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必须同步推进产教协同创新,建立覆盖人才引进、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平台搭建、职业能力评价在内的全周期培养体系,确保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

db3059fc7b8697cd26430d64f484efb5
航天云网 首席科学家 邢镔

系统展示了以模型定义(Model-Based Definition, MBD)驱动柔性制造的技术路径。他介绍,通过在INDICS平台上构建数字化模型,可实现从零件设计数据到装配工艺的全流程数据贯通,并结合AI排程技术动态优化生产顺序与资源配置,从而提升生产灵活性、缩短交付周期、降低运营成本,形成可复制的柔性制造方案。

dbd04ccc6d2e1aa4740f5a953df2016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王少萍

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紧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真实的工程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智能感知、运动控制、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还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锻炼跨领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她指出,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产业一线的工作环境,并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落地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10ec7c84e4b212f169ec66cdf44c4e4e
6562b0ff7ccee3e3e775c84a815f9bdc

大会现场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京蚂蚁工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与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多家来自机器人制造、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与机构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内容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柔性制造能力共享、产线装备协同、融资支持与产业链整合等多个方向,将通过技术协同、资源互补和市场联动,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的全链条升级与创新发展。

高峰对话:聚焦应用与生态

85bdd4e7896bf01391f91cdb7fcbeac0

蚂蚁工场集团董事长 蔡茂林 主持,遨博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宋仲康、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陈江锋、大寰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新生、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总监 赵克白、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天工事业部负责人刘益彰,围绕人形机器人制造的产业生态构建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ODM模式的引入、应用场景的精准突破以及“大小脑”平台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推动行业加速落地的核心驱动力。

对话中,各方达成共识:汽车总装、酒店服务、旅游导游、康养护理等结构化、稳定性高的场景,将率先成为规模化应用突破口;产业链上下游应在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环节形成更紧密的协作机制;北京凭借人才、科研、制造和政策优势,有望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中占据引领地位。

这一对话不仅是观点的碰撞,更为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落地的战略参考,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结语与展望

本次“AI+柔性制造: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创新”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柔性制造在前沿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搭建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端交流平台。大会期间,技术发布、战略签约、高端对话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了从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闭环,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蚂蚁工场将继续发挥在工业大模型、柔性制造产线、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聚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数字化工艺革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及高端制造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面向未来,蚂蚁工场将以开放、协同、共赢的姿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蚂蚁工场集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ymooo-group.com/news_0810.html

更多资讯

phone_in_talk

通过电话联系我们
4000-188-166

获取帮助

通过邮件联系我们
cs@mymooo.com